劉同在《誰的青春不迷茫》書中寫道:
「任何事情,不要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,無論是情感還是工作,否則唯一的結果便是措手不及,安全感只能自己給自己。」
人生本就是單打獨鬥,沒有人會永遠陪在你身邊。
當風雨侵襲,與其等待別人為你保駕護航,不如未雨綢繆自己有傘。
最靠譜的安全感,永遠是自己給自己的。
從別人身上尋找安全感注定會失望
聽過朋友說起一件事:
莉莎是一名普通文員,因為家境不好,想找一個可以讓她衣食無憂的老公做依靠。
莉莎男友每月收入過萬,生活算是綽綽有餘,男友也承諾以後努力給她優渥的生活。
她很慶幸自己找到了一個依靠,甚至覺得自己賺得不多,還不如靠男友養活,最後,她幹脆辭職在家。
待在家裡的莉莎無論從經濟上還是生活上都越發依賴男友。
什麼事情都要找男友解決,就連訂外賣這件事情,都要男友給安排好。
時間長了,男友越來越不耐煩,不僅對麗莎進行經濟上的把控,還在言語上刻薄。
因此兩人經常爭吵。
一次爭吵中,男友疾言厲色地對麗莎說:「你花著我給你的錢,你有什麼資格有意見。」
這讓莉莎終於明白,沒有誰能對自己負責,人只能靠自己。
那麼,你又是什麼時候意識到人這一生只能靠自己的?
這個問題知乎上的網友們給出了形形色色的回答:
父母生病,發現背後已經空無一人的時候;
能夠依靠的人在身邊,卻依靠不了的時候;
每一個迫切需要幫助,卻沒人能幫的時候。
生活中我們總是試圖用各種方法尋找安全感。
歸根究底,也只是一味向外界獲取,卻忽略了,真正的安全感從來不是別人給我們的。
就如一行禪師所說:
「花朵凋零本身並不造成痛苦,然而人們期望花朵永不凋零,是這個不切實際的願望造成了痛苦。」
一個人若總是將希望寄於他人,就意味著把失望留給自己。
那些經歷過的人都懂得,只有自己才是最穩妥的靠山。
要來的安全感反而讓你更沒有安全感
《少有人走的路》中說:「人生唯一的安全感,來自充分體驗人生的不安全。」
依靠從別人那裡要來的安全感,只會讓你失去獲得真正安全感的可能。
曾看過這樣一個紀實節目。
主人公從來沒有一份工作可以做得長久,不是嫌棄工作時長太久,就是工資太低。
父母經營著一家早餐店,他幹脆打著在店裡幫忙的旗號開始啃老,把店裡每月大部分的收入都放入了自己的口袋裡。
幾年後,父母的身體相繼出現了問題,無法撐起店面,靠啃老的他也沒有了生活的來源。
如今,親戚朋友對他失望至極,沒有人願意再幫他,結婚多年的妻子也把他視作累贅,提出了離婚。
曾經在父母身上獲取的安全感只是一時的舒適,卻不知會換來長久的困境。
直到離開庇護後他才發現自己一無所長,早已失去了應對生活的能力。
愛默生說:「如果一個人沒有遭遇過苦難,並且有效地克服它們,那麼他就還沒有學會如何來生活。」
陶瓷易碎,是因為甘做裝飾;
鋼鐵需要千錘百煉,是為了可以抵抗攻擊。
只有獨自面對過生活的難題,經歷過人生的捶打才能練就一身鎧甲。
作家蔡瀾曾在書中分享過一件事。
蔡瀾在酒樓喝茶時,看到門口有一位年輕人扮成一個小丑。
他用手中的氣球折成各種小動物送給小朋友。
在和對方聊天中得知,這位年輕人還有一份寫字樓送信的工作,因為生活壓力大,想多賺點錢。
蔡瀾問:「誰教你的手藝?」
年輕人回答:「沒人教,自己拿書慢慢琢磨出來的,也不是很難,就算一時半會學不會,多學一下,總能學會。」
蔡瀾又問他:「酒樓是怎麼知道你會組合氣球,又怎麼會請你來呢?」
年輕人解釋說:「一家家地找過去表演給人家看,總能找到的。」
蔡瀾交談中還發現,年輕人的工作收入和外快收入加起來每個月可以達到 1 萬多元。
一個人的安全感,從來都是來自自己能力的提升,而不是別人的保護。
弱者,總是期待被救贖;強者,忠於自己自給自足。
只有放棄依賴,才能回歸自我,獲得真正的安全感。
成年人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給
《基層女性》作者王慧玲為了逃避母親的相親安排,逃到上海。
孤身一人的她,始終沒有能夠從父母那裡得到支持和關心,這讓王慧玲明白,一切都只能靠自己。
後來,她去了日料店做服務員,為了能夠讓自己更有優勢,考取了日語一級證書,又憑借日語的技能跳槽到了一家日企。
她從不間斷地學習技能,深耕自己。
再後來,因為喜歡攝影,所以學習攝影並開了一家攝影公司;
32 歲開始學畫畫,開闢了一份插畫師副業;
38 歲出版了第一本書……
正是這些依靠自己生活的日子,讓她擁有了更多的安全感。
在我們的生活中,有多少人把父母作為安身立命的依靠,卻丟失了自力更生的能力;
又有多少人本想以青春美貌找到衣食無憂的依靠,卻丟掉了婚姻中的底氣和退路。
別人的屋簷再大,不如自己有傘。
幾個擁有安全感的建議,也許能夠幫到你:
找到自己的價值
一個人若是缺失自我價值感,就很難擁有安全感,只能向外尋找。
其實找到自己的價值並不難,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夠找到一件願意全情投入的事情。
當你擁有這樣一份熱愛,生活就有了意義。
多做一些自己擅長的事情,從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感,給生活多一個支撐,就能得到更多的安全感。
練就賺錢的技能
你有多少賺錢的能力,就有多少獨立的底氣,一個人的賺錢技能越多,就能擁有越多的選擇權。
當你的雙手足夠讓自己安身立命,臂膀能扛起生活支出的時候,自然就有了安全感。
提升內在的力量
王小波說:「如果我會發光,就不必害怕黑暗。如果我自己是那麼美好。那麼一切恐懼就可以煙消雲散。」
精神匱乏,內心也一定是荒芜蕭條。
當你的內心開始變得富足,精神變得飽滿,才能怡然自得,也就不再缺少安全感。
多讀書,多看看這個世界,不要躊躇於自己的半畝方田。
▽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句話:
「不用把任何的快樂,安全感等等寄託到另外一個人身上,所有這些東西,一定要具備在自己身上。」
唾手可得的東西,終究不會長久,一個只依靠別人的人,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的安全感。
在人生之路上,學會獨立,才能有面對生活的底氣;學會承擔,才能有更多選擇的權利;
別人給的再多也容易患得患失,唯有自己擁有的才安慰踏實。
往後餘生,願你不被安全感困住,自由且獨立。